


杨石生,1963年生于湖南武冈一个有着深厚雕刻传统的家族,现定居北塔区。作为杨氏竹木雕刻第七代传人,他自幼在刀凿声中成长,17岁便正式投身雕刻艺术,至今已深耕四十余载。如今,他已成长为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拥有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邵阳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多重身份,并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杨石生形成了独特的创作理念。他坚持"七分自然,三分雕琢"的艺术主张,善于根据竹木根瘤、石材纹理等天然形态进行创作,使作品既保持材料的自然美感,又融入深厚的人文意境。他的根雕、竹雕、石雕作品在继承家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当代美学营养,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融合的独特风格。

杨石生的艺术成就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其根雕作品《险崖幽居》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杯"金奖;竹根雕《盛夏牧趣》和大型竹雕《长征万里图》先后入围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其中《长征万里图》还荣获十年一届的湖南省文学艺术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竹雕《宝庆古八景》作为湖南省唯一入选作品,亮相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并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珍藏。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他已累计获得国家级金、银奖三十余项。
在艺术创作之外,杨石生高度重视技艺传承与创新。他积极参与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非遗传承人研修计划,先后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等院校进修,将传统技艺与当代美学理念相融合。他通过创办传习所、开展社区推广等方式培养后继人才,使传统雕刻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尽管已年过花甲,他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正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进行新的创作探索。
杨石生的多件作品被国家级和省级文博机构永久珍藏。其中,《复兴之路》被国家一级博物馆南京博物总馆收藏,《卫我中华》被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收藏,《竹艺情》《众志成城抗疫魔》等作品则被邵阳市博物馆收藏。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更记录了他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思考。
四十多年来,杨石生始终秉持"择一业,守一生"的匠心精神,在刻刀与材料的对话中,铸就了一段工艺美术的传奇。他的艺术人生,不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中国传统工艺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写照,为湖南乃至中国的民间艺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