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从荒芜前景到目前入驻企业超过1098家,宝东农牧的成长与邵阳发展同频共振。

“把民营企业当‘自己人’,尊重、关心、支持企业,邵阳已成为发展的沃土。”在邵阳市第七届邵商大会暨2025年“校友回邵”大会召开前夕,湖南宝东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一凡这样评价邵阳的营商环境。
从1999年的邵东太阳饲料厂,到例如今年产值超14亿元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宝东农牧见证了邵阳经开区从一片荒芜到企业林立的蜕变。
企业历程:从小作坊到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宝东农牧的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个体工商户——邵东太阳饲料厂。经过25年的磨炼与沉淀,这家从邵东起步的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集饲料生产与销售、畜禽养殖与服务、粮食种植与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宝东农牧已在邵阳经开区、怀化建成2个饲料生产基地,拥有独资、合资、租赁养殖场38个,分布在邵阳、怀化、娄底地区,年出栏生猪30万头。
“企业得以一路成长,与宝东农牧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无关系,但更得益于邵阳的优质‘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王一凡说。
在宝东农牧每一个发展关键节点上,都能看到邵阳市各级各部门全方位的印记,这些支持促成了企业的拔节生长。

科技赋能:从“跟风者”到“领跑人”的蜕变
企业要发展壮大,需要科技赋能,离不开人才支持。在有关部门的“牵针引线”下,宝东农牧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签约,并建成了印遇龙院士专家工作站。
王一凡介绍,他们还与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引进一批行业领域高端人才,让企业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企业发展找到“天花板”的突破口。 短短数年间,宝东农牧就从行业的“跟风者”成为“领跑人”。
2024年,宝东农牧员工王一凡在湖南省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生产技能赛项一等奖,展现了企业在养殖技能人才培养上的扎实成果。
科技创新成为宝东农牧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这家本土企业已经在区域内建立起明显的技术优势。

政企协力:共渡行业低谷期
过去一年,宝东农牧下游的生猪养殖产业进入下行周期,部分养殖基地、养殖户运营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王一凡回忆道:“我们向市委、市政府提出诉求,希望金融机构能为生猪养殖产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中国邮政储蓄邵阳分公司快速开设了智慧畜牧贷业务,为全市568个养殖户提供资金支持,既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也为宝东农牧的发展、稳定产业链夯实了基础。
这种及时的响应和支持,体现了邵阳市政府对企业的实质关怀。在面对行业共同挑战时,政企携手共渡难关,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园区之变:从荒芜到欣欣向荣
2015年,宝东农牧刚刚进驻邵阳经开区时,整个园区没有几家像样的企业。如今,园区形成了“两主一特”、多极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企业超过1098家,其中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3家。
三一专汽、邵阳纺机、“两块玻璃”、维克液压……不少企业成为行业翘楚、耳熟能详。 邵阳经开区已经从当年的荒芜之地,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产业集聚区。
在邵阳,不止宝东农牧获得良好发展,不少投资邵阳的企业都得到发展壮大。 这种集群效应进一步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生态,为企业间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
邵商回归:投资家乡正当时
第七届邵商大会暨2025年“校友回邵”大会的召开,为邵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次大会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个,投资总额58亿元,为邵阳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邵阳市委书记严华在大会上表示,邵阳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抓好服务保障,做到沟通“零距离”、服务“零障碍”、办事“零延误”、扰企“零容忍”,始终与各位邵商、校友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把民营企业当‘自己人’,尊重、关心、支持企业,邵阳已成为发展的沃土。”王一凡说,“邵阳已经商机无限,投资邵阳已经迎来最好时期,作为亲历者、见证者,真诚希望广大在外的邵商游子回故乡、建家乡。宝东农牧也希望能与有实力的同行一道,共同推动我市生猪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共同开创美好明天。”
来源:云邵阳客户端